一竞技
关于开展2024年课堂教学创新比赛的
通 知
各二级学院,院直各单位:
根据《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 2023 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竞赛活动的通知》(教办职成〔2023〕123 号)文件要求,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全面提升全体教师教学创新能力,推动日常课堂教学模式创新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借鉴“岗课赛证”综合育人模式,面向日常课堂教学,促进全体教师全员参与,以学习者为中心,以赛促教,以赛促学,我校决定开展2024年课堂教学创新比赛,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成立组织机构
学校成立2024年课堂教学创新比赛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。
(一)组委会
主 任:关中梅
副主任:刘青宜 郭爱民
成 员:叶灿峰 周 楠 刘颖民 佟军民 王俊洋
王保军 王永乐 马建民 黄建林 孙 消
宋沛军 李 滨 任永祥 路卫华 康运河
李新广 赵伟群 杨继德 杨 腾
(二)评审委员会
评审委员会主任由副院长关中梅担任,学校推荐选拔专家若干名作为评审成员。
组委会、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。
二、参赛人员
本次比赛为个人赛。参加过2023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的6位教师不再参赛,我校其他教龄 2 年及以上的在职教师均可参赛,按教师所属教学团队归属院部报名参赛。
每个院部按教学团队教师总数,每年不少于20%教师参赛,5年实现全体教师全员参与,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。
三、竞赛内容
1.落实立德树人。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根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,依据专业和课程特点,融入课程思政要求,贯彻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理念,体现新技术、新规程、新工艺、新材料等的融入,优化教育教学方法,强化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色。在课堂教学中,发挥学生主体性,促进合作学习、探究学习,推动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,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,将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融为一体,激发学生认知、情感和行为的认同,提升课堂学习效果。
2.面向日常课堂。参赛课程应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,课程必须为2024年春季学期正在上课或2024年秋季学期即将上课的课程。课程内容须按教学计划进行,不得弄虚作假,以反映参赛课程的客观真实性。课程设计整体完整,结合职业教育类型定位,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、课程目标与要求、课程结构与内容、学生考核与评价、教学实施与保障、授课进程与安排等,体现课程的主要特色。加强集体教研、集体探究,共同切磋教学技艺;倡导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对教学的深度参与,促进“双元”育人;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,突出“做中学、做中教”。
3.推动全员参与。面向全体教师,面向全部专业,促进全员提升。注重六个结合,即教学竞赛活动与创建品牌示范和特色专业相结合,与打造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相结合,与加强教学研究和培育教学成果相结合,与推进信息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,与培养培训“双师型”教师和培育“双师型”教学团队相结合,与教师综合评价和评优评先相结合。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,创新教学模式,突出育人功能,促进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,充分体现“教书”与“育人”紧密融合,将知识技术的掌握与品德素养的提升紧密结合,提升学生学习效果,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。
四、竞赛形式
采取先二级学院(部)初赛,然后校级决赛的方式进行,校级决赛分为网络评审和现场竞赛两个环节。
(一)网络评审
对参赛教师提交的参赛课程的课程标准、课程教学实施方案、不同章节的4个学时的教案等教学文件进行评审打分。参赛教师需以pdf格式在线提交以下4类材料:
1.参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。
2.参赛课程完整的课程标准。
3.参赛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。阐述在本门课程的教学策略、教学实施、教学成效等。正文字数不超过3000字。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、有效性,尺寸合适、清晰,不超过10张。
4.参赛课程的部分章节教案。以1个学时为基本单位,提交参赛课程不同章节的4个学时的教案(须有目录)。每个教案正文字数不超过3000字。每件参赛项目的全部教案应按课程的章节先后顺序逐一标明序号,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。
(二)现场竞赛
教学文件评审成绩的前40%作品进行现场竞赛,包括说课程、无学生教学展示、现场答辩。
1.说课程。参赛教师进行5分钟说课程,阐明参赛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实施路径,着重说明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如何实现课程教学目标,达成课程育人目标。
2.无学生教学展示。现场从参赛教师已提交的4节课中抽签确定本人参赛的具体教学节段,进行10分钟的现场教学。
3.现场答辩。评委根据参赛教师表现及相关教学要求等进行提问,参赛教师即时解答,时间约为5分钟。
(三)其他事项
参赛课程内容及相关材料价值导向正确,参赛作品是参赛者本人的教学成果,不得抄袭、剽窃他人作品。参赛教师上传提交的其他所有材料中,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参赛教师个人信息及所在学校的信息,否则取消参赛资格。
五、时间安排
(一)初赛阶段
初赛时间为3月18日-5月31日,以院部为单位分别组织初赛,初赛应面向日常真实课堂,以“进班听课”为主要模式进行。
各院部必须组织教师通过我校量工程项目管理平台上传作品,填写参赛作品名称并规范命名各类参赛材料。上传作品(参赛教师)数量不得少于附件1要求的参赛作品数下限。教务处将统计平台数据,确保完成“全校每年不少于20%教师参赛,5年实现全体教师全员参与”的目标,并将参赛数据作为对教师和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的参考。
各院部组织专家线上或线下评审参赛项目,按本院(部)分配的名额(见附件1),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平台择优推荐出参加校级决赛的作品,并于5月31日前将参加决赛作品汇总表(见附件2)签字盖章提交至教务处。
(二)决赛阶段
初赛结束后2周内完成。赛事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各院(部)推荐的优秀作品进行决赛评比(评分标准见附件3)。
六、奖励办法
本次比赛为教学能力比赛系列竞赛之一,按决赛作品总数的15%、25%、30%的比例分设一、二、三等奖,一、二等奖根据现场竞赛成绩排序确定,三等奖根据网络评审成绩排序确定。
对于本次比赛中获奖的作品,若符合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活动的要求,将优先推荐参加2024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活动。
附件:1.各二级学院(部)参赛教师数下限及推荐名额
2.课堂教学创新比赛推荐汇总表
3.课堂教学创新比赛现场竞赛评判标准
2024年3月3日